好莱坞黑客攻击诺兰(弗兰克黑客)
诺兰电影的豆瓣评分为什么都那么高
答:他用了短短6年时间,就打造出了3部现象级的电影;还没有任何一个个人奥斯卡奖项,但在许多人心目中已经是神一样的存在。
盘点好莱坞经典的科幻电影,每一部都能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,你看过哪部?
1、《黑客帝国》这部片子也算是我看过的最有内涵的商业科幻片之一了,哲学、神学、无神论都在电影里面都有浓重的表现,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印度教、佛教、道教和基督教,蕴含了启蒙、涅盘、重生的概念,还在电影的配乐中使用印度教的颂歌、理念、虚幻、因果报应和自然存在的多种观点。一千个人看MATRIX,就有一千个黑客帝国。
诺兰导演作品有哪些
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RXK6Oe4r3Db21UCPKl0w0Q
提取码:4321
诺兰导演的作品如下:
2020年08月12日:《信条》
2017年07月21日:《敦刻尔克》
2014年11月07日:《星际穿越年》
2012年年07月20日: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崛起》
2010年07月16日:《盗梦空间》
2008年07月18日: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
2006年10月20日:《致命魔术》
诺兰为什么被称为大神级导演?
因为诺兰拍的电影特点都非常鲜明,大多都有着复杂的叙事结构,能够很好地深挖引人深思的深层人性;同时,他那坚持胶片拍摄的写实理念,商业与艺术的两者兼得,打破传统的类型片革新等等都是他被称为大神级导演的原因。
诺兰的电影为什的那么精彩?
他用了短短6年时间,就打造出了3部现象级的电影;还没有任何一个个人奥斯卡奖项,但在许多人心目中已经是神一样的存在;他的名字会盖过任何一位大牌演员的光芒,只要是他导演的电影,都会被预设成“神作”。
克里斯托弗·诺兰,要说这个名字伟大,恐怕还为时尚早,但有如此之多优秀的作品,他诚然已经在伟大的道路之上。
他的电影特点非常鲜明,复杂的叙事结构,深挖引人深思的深层人性,坚持胶片拍摄的写实理念,商业与艺术的两者兼得,打破传统的类型片革新等等,而这些特点,铸就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克里斯托弗·诺兰。
诺兰电影为何能如此高分
如果要把所有导演的电影(长片)评分打个平均分,然后列个排名,诺兰导演要是能排在第一,恐怕很多人也不会感到意外。无论是国内的豆瓣还是IMDb,他的电影基本都能维持在8分以上。能有如此高的评价,诺兰到底是有什么样的法宝,俘获全世界观众的心呢?
其实很大程度,就在他的几个电影特色里面。
1.对人类精神的探讨
电影是人类文明的产物,自然不应该离开人类的精神。而诺兰的电影也离不开这种精神内核,他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二,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(下称《黑暗骑士》)、《星际穿越》,都是因为这种精神而让作品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。
《黑暗骑士》里的小丑之所以能够成为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派,除了演员的极致表演,其根源还是在于他把人类最深层的本性揭示了出来,这种看不见的本性在哈维·丹特的身上得到具体呈现,一半是天使,一半是魔鬼。
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两个面之间挣扎,就像电影最后的两艘船,是选择炸死对方,还是选择自我牺牲。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善恶,我们人类生来就是这样,有着自私的求生本能,又有着无私的大无畏精神,善恶本是一体,有所区别的只我们主观的区分。
《星际穿越》则探讨了人类最为可贵的精神,爱、探索精神。无论电影里的科学有多么高深前卫,宇宙有多么雄伟磅礴,最终还是要回到我们人的身上。如果我们忘记了我们自身最强大的精神力量,再发达的科技也无法阻止末日。
如果没有这种触动人心的感情,《星际穿越》也只能是一部优秀的科幻片,只能让理科生激情满满,却不能让文科生有情怀共鸣。
所以诺兰的电影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可,是因为他找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拥有的却又看不见的人性,并且激发了出来,我们也才能有如此强烈的共鸣,然后给电影打上5星。
2.对类型片的革新
人多半是喜新厌旧的,很多电影并不是不好,只是人们看腻了。诺兰每一部作品都能获得高评价,除了有精神内核支撑,同时也得益于他并不喜欢循规蹈矩。
你可以看到他的《记忆碎片》,用了一种几乎前所未有的叙事结构;随后接手的《蝙蝠侠》前传三部曲,颠覆了人们对超级英雄片的古板理解;最新的《敦刻尔克》,又给战争片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。
他的几乎每一部电影,都有我们绝大多数人所没有见过接触过的东西,这种新鲜感也促使了他的电影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。
有人说,詹姆斯·卡梅隆负责电影技术的革新,诺兰则负责电影结构上的革新。但如果认真回顾他的电影,其实像《蝙蝠侠》系列,《星际穿越》其实都是普通的线性结构,他的创新绝对不只是电影结构上了,更是类型片上的革新,而《敦刻尔克》还对配乐上有大胆的创新尝试。
诺兰是一位创新者,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给我们带来一部又一部的惊喜,为什么他的最新电影都被影迷列为年度最期待作品之一。他真的有太多奇思妙想了,以至于他的作品就像一盒巧克力,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。
3.对悬念的奇妙设置
当然一部电影要获得观众的喜爱,“好看”两个字是非常重要的。而能不能“好看”,悬念的设置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。诺兰的奇思妙想还体现在悬念的设置上,这也让他的作品观赏性十足。
他常常会先暗示你答案,然后抛出悬念,然后利用各种手法来迷惑你,你可以根据他给出的一些隐秘线索,自己试着去探寻真相,最后等待结局的答案;也可以索性跟着他的节奏,跟着角色一起迷失,直到结局真相揭开,然后惊叹地恍然大悟。
就连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崛起》这样可以其实靠砸砸砸就能取悦观众的超级英雄片,诺兰也偏偏要在结尾来个大反转;《敦刻尔克》这样其实可以靠几枚炸弹就能让观众热血沸腾的战争片,他也非得来个多线交叉叙事,来增加悬念,难怪有人觉得这不是战争片而是悬疑片。
既好看,又有新鲜感,还不缺我们人类的精神内核作为支撑,诺兰的作品也有了让人难以抗拒得魅力,再加上各种大牌演员的顶尖表演,这样的电影真的想一个扑街的理由都难。
封神之路
诺兰与许多牛逼哄哄的导演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没有上过电影学校,没有正式学过任何电影专业。也许正是因为没有太多传统电影框架的限制,他的想象才得以最大程度发挥。
从他最早的短片《蚁蛉》,就能看出他的脑洞有多么大了。
到了第一部比较正式的电影《追随》,没有任何赞助,仅仅凭着6000美金的成本和非职业演员的闲暇时间,就杀进了豆瓣Top250。
因为这部《追随》,他也得到了好莱坞的青睐,《记忆碎片》也得到了厂商的大力支持,曾经出演《洛城机密》的盖·皮尔斯成为了主角,还有《黑客帝国》的女主凯瑞·安·莫斯加入。
《记忆碎片》也成为了诺兰打入好莱坞的敲门砖,这部电影也提名了两项奥斯卡奖项。
不过,诺兰很快就感受到了好莱坞并不是一个好混的地方,两年后他接手了《失眠症》的项目,这是最没有诺兰特色的一部电影,哪怕有“教父”阿尔·帕西诺和“船长”罗宾·威廉姆斯,最后还是成为了他执导的最低分电影的长片,但这并算不是一部烂片,影片依然是优良水准。
幸运的是,2005年华纳重启的蝙蝠侠系列几乎全权交给了诺兰,从编剧,导演,到制片,诺兰本人亲力亲为,一部《黑暗骑士》震撼了全世界,真正意义上的颠覆,真正意义上的重新定义,也让他瞬间就成为了好莱坞的一线导演。
而在诺兰的蝙蝠侠三部曲期间,他还拍了两部极具个人风格的悬疑烧脑片,一部《致命魔术》,豆瓣高达8.8分,苛刻的IMDb8.5分;另外一部《盗梦空间》,引发全城热议,是继《黑暗骑士》之后紧接着的一部现象级作品,这时候的诺兰,已经让全世界影迷开始顶礼膜拜了。
2014年的《星际穿越》一举奠定了诺兰的影坛地位,当时应该有许多人都没想到一个喜欢玩剧情玩悬疑的导演,居然能拍出这样一部浩瀚无比的史诗巨作,也很难预料,已经有两部9分的现象级电影之后,居然还能超越自己,短短几年就让自己再上一个层次。
所以也不必惊讶诺兰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所谓的脑残粉,许多电影人倾尽一生,也只有寥寥几部获得认可的作品,如果以评分作为参考,能有几部8分以上的,就已经是优秀了,能有一部超过9分的,大概已经是成名代表作能吹一辈子了。
但是诺兰在短短6年就有3部9分级别的电影,这是何等的壮举。照这样的态势,《敦刻尔克》惊现“请跪着看”这样的文章标题,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。
现实主义OR理想主义?
克里斯托弗·诺兰似乎是个矛盾的人。他一方面在电影内容上不断创新,一方面又在电影技术上刻板地坚守胶片电影;一方面让电影更加真实化,一方面又有许多过于幻想的情节。
在普林斯顿大学的一次毕业演讲里面,诺兰鼓励着毕业生们不要追逐梦想,而追逐现实,他一再强调现实的重要性,就像他一直坚持真实拍摄,尽量让观众得到更加真实的画面一样。
如果他这般重视现实,但为何不是去拍纪录片,去拍些现实题材的电影,反倒更多作品是与现实不太接轨的科幻片呢?而且在《黑暗骑士》和《星际穿越》的结局里,更多的感觉是理想化的,如果是现实化,小丑真不一定会失算,库帕也不太可能莫名其妙进入超立方体发信息给到女儿的。
重视真实感的诺兰为什么会设定理想主义般的结局?他到底是现实主义,还是理想主义?
也许,他是现实主义,同时也是理想主义。因为我们不能忽视现实,也不能没有理想。
《蝙蝠侠》三部曲里的高谭市,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其实就是一个浓缩的人类社会,有小丑、贝恩这样的极端份子,也有瑞秋、蝙蝠侠这样相信高谭市能改变的人。
蝙蝠侠是个超级英雄,但同时也是个普通人,和以往的同类型电影不一样,这个超级英雄没有出场自带光环,自带BGM,还很容易受伤,会做出错误判断,有他的体力极限,有他无能为力的时候。
但他有着崇高的理想,许多普通人都没有的精神意志,他坚信高谭市的现实,最后可以改变,说白了,蝙蝠侠就是个理想主义者。
就像蝙蝠侠一样,诺兰的理想主义是基于现实的。蝙蝠侠是平凡人,是血肉之躯,但这个基础上,有着理想化的装备,和过人的意志。为什么要有理想化的装备和过人的意志呢?
因为蝙蝠侠需要改变歌谭市的现实。相信诺兰也一样的,他想要改变当前这个社会的一些现实。
而要改变现实,首先就要接受现实,如果你认为现实是假的,那何必去改变它?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诺兰的电影非常贴近现实,大可强行设定背景的科幻片非要请来科学家做指导,从现实的科学理论出发,然后才在这基础上去建立那些过于幻想的情节,而这些情节,并不是一种妄想,而是对现实的一种美好向往。
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诺兰电影的结局,是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,因为他希望看到改变,希望人类能用爱穿越宇宙而不是接受现实走向灭绝,希望电影能够对观众产生影响,对世界产生影响。
单纯地相信现实,世界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美好。也许正因为这样,想要改变世界的诺兰才更偏向于能够具有更多想象空间的科幻题材,因为改变世界的,不是现实世界本身,而是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。
诺兰是好莱坞导演吗
诺兰是一名国际大导演,1970年出生于伦敦,是好莱坞导演界中著名的年轻导演。电影《记忆碎片》是诺兰的成名作,获奖无数,真正让观众认识到诺兰的是系列电影《蝙蝠侠》,诺兰塑造的充满黑暗气息的《蝙蝠侠》系列电影成为迄今为止最具深度的超级英雄电影。《盗梦空间》、《星际穿越》等都证明了诺兰是一个极具创新精神的导演。
诺兰导演的电影有几部?是哪些?
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RXK6Oe4r3Db21UCPKl0w0Q
提取码:4321
诺兰导演的作品如下:
2020年08月12日:《信条》
2017年07月21日:《敦刻尔克》
2014年11月07日:《星际穿越年》
2012年年07月20日: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崛起》
2010年07月16日:《盗梦空间》
2008年07月18日:《蝙蝠侠:黑暗骑士》
2006年10月20日:《致命魔术》
如何评价克里斯托弗·诺兰
先说结论,诺兰深刻地改变了好莱坞主流商业电影,或至少参与了它在二十一世纪的变革。
但具体地说,诺兰是个优点和缺点都同样突出的导演。
说缺点的话,他在视听语言的细节上存在问题。单场戏内,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看,剪辑节奏经常拖沓,有不少累赘镜头。有时候他喜欢用呆板乏味的对话来推进故事,对白也缺乏神采。
本质上,诺兰是一个肤浅的创作者,他擅长精密复杂的思维游戏,为观众提供解谜带来的快感。他的叙事结构精致巧妙,但冷冰冰的没什么人味儿,看完他的多数影片,观众的感觉是佩服大于感动。
但说到对当代好莱坞电影的综合影响,诺兰在最近二十年来的导演中至少可以排在前三,可能只有詹姆斯·卡梅隆和昆汀·塔伦蒂诺可与之相提并论吧(斯皮尔伯格什么的毕竟太老了,他们更属于上一个时代)。我不是说这三人最好或我最喜欢,而是指对「好莱坞电影」这样一个具体的对象所产生的影响,而且我的评判标准也不是票房。
诺兰是主流商业电影的革新者和改良者,但还谈不上是颠覆者。主流商业电影也不欢迎颠覆,它只是接受改良。
不过,对于创作来说,革新不是一件需要大加吹捧的事。有很多并不革新的好导演、好电影,也有很多作出革新但最终作品高度一般的创作者。一般来说,我们欢迎革新,但不能唯革新论。革新与好不好,毕竟是两码事。
诺兰的革新体现在几个方面。
首先他在超级英雄电影中引入了一些真正的政治和社会议题。在过去,这些是不被讨论的。意大利学者艾柯曾经批评,既然超人有那么大的能力,天天去抓强盗小偷有什么意义?他完全可以改变世界运行的法则,真正造福人类。但好莱坞不会那么拍,这决定了超级英雄电影本质上是童话。然而《黑暗骑士》三部曲中涉及到的一些冲突,在现实生活都可以找到对应版本。也就是说,诺兰让蝙蝠侠处理的是一些真正的社会问题,并不是超人面临的那些伪问题。因此,当三部曲中的第二部面世时,我们都记得,有很多观众在感叹这是对人性探讨最深入的一部「大片」。说一部漫画电影多么多么深刻,难免有点夸张,但至少这说明,在之前的同类大片中,还真的没有达到《黑暗骑士》的程度的,甚至它在这方面可以和某些艺术电影或社会题材电影一起讨论了,诺兰在主流大片厂出品的blockbuster中做到了这点。不过他采用的策略并不高深,他只是选择了很多炙手可热的大众议题,扔到影片的叙事中,观众自然会从中发现他们关心的内容。
以及更重要的,是某些风格创新。更具体地说,是叙事上的风格创新。
进入九十年代以来,整个世界电影,包括好莱坞在内,都开始迷恋起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叙事结构,有时也称为网状叙事,或迷宫叙事,或碎片叙事,或拼贴叙事,或解谜电影,名称有很多,典型影片包括《暴雨将至》、《低俗小说》、《穆赫兰道》、《两杆大烟枪》、《疯狂的石头》等等。
诺兰属于这股潮流,他不是最早的,但达到的高度应该是数一数二。
诺兰主要的武器有两种,一是人物的主观视角限定,二是宏观上的交叉剪辑。本质上这两种技巧存在矛盾,因为交叉剪辑在不同场景之间跳来跳去,多少是带有某种全知视点的,这和人物的受限主观视点就冲突了。所以在诺兰的作品集当中,有的是强调交叉剪辑,比如《黑暗骑士》三部曲和《致命魔术》,有的是强调主观视角,比如《失眠症》。但在他最早的两部个人化作品,即《跟踪》和《失忆》中,这两者却结合得非常好。他牺牲了全知视点,将交叉剪辑的对象,限定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跳跃,有意打乱线性的时空连贯性,这就让影片具有很强的解谜性质,尤其是《失忆》,也成为诺兰公认最难懂的一部影片。
我们简单回顾一下《失忆》的叙事方法,全片有黑白正叙和彩色倒叙两组画面,一共是45个段落,正反相连,在揭开谜底之前,这种叙事方式绝妙地让观众体验到和主角类似的失忆感受,在洞悉门道前,我们完全摸不清上一个场景、下一个场景之间有什么关联,观众在头脑中无法自己组成连贯故事。可能我们正在思索某个彩色的段落有什么含义时,突然闯入黑白画面,暂时抹去我们的记忆,紧张地开始新一段讲述。
这种复杂的叙事方式要求非常高超的信息分配能力,你不能真的端出一盘散沙,编导必须在关键的片段上留下可供前后连缀的时空或因果关系。所以影片的每个彩色段落在开头和结尾的镜头是互相匹配的,用这种纯粹电影化的方式,开启观众的记忆机关,具体是这样:
彩1匹配1 + 黑白1 + 匹配2彩2匹配1 + 黑白2 + 匹配3彩3匹配2……
因为彩色是倒叙的,所以实际上只有每个彩色段落结束时观众才能意识到关联何在。当观众明白这种设计之后,在每一个新的彩色段落来临时,他一定会对开始的匹配镜头特别留意。
其他前后贯穿的线索不少,例如特别关键的美洲豹进出的镜头尽管从彩色变为黑白又变为彩色,但因为显而易见的相似性,观众不难识别。
总的来说,《失忆》对观众主动参与的要求极高,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各个碎片段落之间的时间关系、空间关系,然后从断裂的时空关系中找出故事的因果关系,最后在自己的脑子里组装成完整的故事。
设计叙事迷宫是诺兰的最强项,在这方面,他说过自己是受英国作家格雷厄姆·斯威夫特的《水之乡》的影响。其他擅长复杂叙事的导演,通常让观众在看到最后一块拼图时,就对全局了然于胸了。但对诺兰来说,这可能还不够,有时你得反复多研究几遍,才能知道每个细节的埋伏有什么含义。
复杂叙事在当代电影中大肆流行,很多刚出道的导演都能学得有模有样(比如宁浩)。难能可贵的是,诺兰并未止步于自己玩过的花样,他在《盗梦空间》中尝试了新的东西。这部影片一是设计了非常复杂的套层结构,二是在把复杂设定向观众交代时,赋予了这个过程很强的趣味性,都非常难。
他应用了最擅长的交叉剪接和多个平行的最后一分钟营救,以在主线上进行多层叙事的嵌套。较为有趣的是,让不同梦境层面时间流逝速度不同,于是给影片带来一个新奇的噱头或者说成立的动机,再运用各种不同速率的高速摄影,来表现各层空间,放大紧张感,在视觉上造成很新鲜的冲击力。此外,诺兰把主要的悬念和叙事拼贴游戏放到了Cobb和妻子那条跳跃交代的感情辅线中。光看表面,这条线索非常婆婆妈妈,两人老在絮叨什么要在一起死啊活的,但如果明白了话中的含义,就会知道那根本不是老套的情话,因为死亡会带来梦境状态的跃迁,那仍是进行叙事拼贴的托辞。这条辅线到影片临近结束时才揭示谜底,叫观众恍然大悟。
两条线索采用的视角有所不同。主线任务就是把观众带入全知视角,观众只要跟着团队往下走就是了,肯定不会丢;辅线则更多是女建筑师Ariadne的受限视角,关键信息是向观众隐瞒的,主要由她来对主角观察、盘问,带领我们探索Cobb的内心隐秘往事。
同样,这种复杂的叙事策略又是在主流大片中做到的。
诺兰常常面临这样一种批评:他的电影是一种庸俗化、大众化的现代主义,像是把严肃艺术中早就通行的一些手法处理成山寨版的,从而娱乐更多的人。确实,通过诺兰的电影,普通观众也能够舒服地理解并享受一些本来非常前卫的艺术理念。不过诺兰电影的定位决定了它们始终缺乏那种迷人的暧昧性,而且并不打算真正挑战观众,它们太像只有一种解法的积木游戏,精确、稳定,所以机械、冷漠。诺兰的反面例子,就是《去年在马里昂巴》。
无论如何,诺兰通过《黑暗骑士》三部曲和《盗梦空间》的走红,显示了当今好莱坞商业电影的确存在某种弹性空间,并为其他人指出了它容许的想象力边界。他改造了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和超级英雄电影,也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观众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magasa,电影杂志《虹膜》主编